找到相关内容284篇,用时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典中的情爱故事(三则)—证严法师讲

    不可犯的,女儿这种爱恋之心,根本不可能实现。可是女儿死求活求,一心只爱这位比丘。母亲爱女心切,只好成全她。   她请了一位念符咒的人来,用邪术迷引阿难,使他迷迷糊糊,身不由己地离开佛陀。   天明...

    证严法师

    |情爱|证严|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9/23414090806.html
  • 白领“晒秘密”成减压新方式

    笑称,“我发的不是秘密,是寂寞。” 记者也在网上浏览到不少性取向偏差的个案,他们大多能够意识到自己在伴侣性别的选择上有着相对的偏差,并坦言这种同性间的爱恋情感从未对...

    佚名

    |社会|教育|纪实|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10/13493792162.html
  • 我看李叔同

    大彻大悟,就意味着对人生的大弃大毁,剃度后,与他有过刻骨爱恋的日籍夫人伤心欲绝的携了幼子千里迢迢赶到灵隐寺,他铁石心肠,竟然连庙门都没有让他们进,妻子无奈离去,只是对着关闭的大门悲伤地责问道:“慈悲对...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6531392237.html
  • 佛教义理如何诠释和谐思想

    脱离自己所憎恶的环境或遭遇)、所求不得苦、爱别离苦(与自己相爱的人分离;离开自己爱恋的环境或年华、际遇等)、五盛阴苦(五阴指色、受、想、行、识,概指一切身心之苦)。(《中阿含》卷七、《大毗婆沙论》卷...包括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触”是接触外界时产生的触觉和知觉。“受”指感觉。“爱”即贪爱,对物质的或精神的东西的追求、爱恋意向。“取”是执着地求取、占取各种东西及固执错误见解等。“有”指众生和生存...

    杨曾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14066869.html
  • 佛教义理是如何诠释和谐思想的?

    憎恶的环境或遭遇)、所求不得苦、爱别离苦(与自己相爱的人分离;离开自己爱恋的环境或年华、际遇等)、五盛阴苦(五阴指色、受、想、行、识,概指一切身心之苦)。(《中阿含》卷七、《大毗婆沙论》卷七十八等)从...舌、身、意六根。“触”是接触外界时产生的触觉和知觉。“受”指感觉。“爱”即贪爱,对物质的或精神的东西的追求、爱恋意向。“取”是执著地求取、占取各种东西及固执错误见解等。“有”指众生和生存的环境。“生”...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03569104.html
  • 心地法门

    心已经对美好的顺境产生爱恋心,欣慕心,占有心,不舍心,接二连三又是祸哉!苦哉!永远都处于黑暗的心地,这一切痛苦后果都是自己心动所带来的麻烦,这前后的因缘果报,佛法称之为自作自受。、   诸位同参们!...随缘,发挥心念作用,无染无著的妙用功夫。平时要观达诸法本是空寂,一切法无非是缘生缘灭的,因此对五欲六尘要怀着无常想、生灭想、无我想、如此就能破除心里的执着与爱恋世间法,日积月累,如是用功努力不懈怠,...

    如本法师主讲

    |心地法门|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1/1710292645.html
  • 阿姜查:森林中的法语(二)

    、受苦、生气或爱恋,也没有人死。事物只是存在与迁流变化而已,这就是“行”。行者的见法即是如此。如果你也能如此看,即名为功德。一切功德皆源自于见法,这亦是寂灭之所在。  如果你因为见解不清,而尝试去调整... 这一幕又一幕不断在人们身上重演,其实根本什么事也没发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让我们欢笑或哭泣,事物本身并不值得我们爱恋或憎恶,而是你自己的心在作祟。因此佛陀说要专注于当下的心,在关键点上纠正你的心。法是...

    阿姜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81842078.html
  • 略论持戒

    见到一点亮光。于是飞扑过去,投入其中。因为对行淫者起憎爱之心,纳此爱憎之心,一腥臊的精血结合为胎,另一段的生死又重新开始。由有此情欲爱恋共同结缚,象磁石一样相吸不散。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生生死缠缚。有此爱恋,父母子孙相互转化,相生不断。”省庵大师说:   “昔为母,今作归。旧之翁,今作失,有此爱恋永在结缚。”   龙树菩萨《大智度论》中说:“淫欲虽不杀害众生,系缚为大罪”。世间有形成的枷锁,尚且...

    弘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24249703.html
  • 论五位百法的思想底蕴

    法律惩罚而产生的不再重犯的心理活动。  5.无贪,不对任何对象怀有爱恋、占有的心理反应。  6.无嗔,不再对对象带来的苦受而有任何愤恨的心理反应。  7.无痴,对于对象的形象、状态了如指掌,没有丝毫迷惑...维持生命活动的条件而发生的执著爱恋和追求的心理作用。  2.嗔,气恼、憎恨众生的心理活动。  3.痴,也称为无明,指对于与对象有关的各种道理茫然无知的盲目心理作用。  4.慢,由我执引起的在各个方面都...

    徐绍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90640720.html
  • 四法印

    「爱」。爱恋之心想取得爱恋之物,此「取」即为第九因缘。取所欲得,弃所不要,因而生起第十因缘-「有」,终至于「生」-第十一因缘。因生而有「老」、「死」,至此绕完一周相续如环的十二因缘。(根据十二因缘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10049456.html